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我们关注宇宙。对天文学有所了解的人会知道戴森球,这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个理论。其实是一个人造天体,直径2亿公里,用来包裹恒星,开采恒星的能量。这是一个利用恒星作为动力源的天然核聚变反应堆,也就是说,它可以利用恒星作为能源。
戴森球:外星文明
美国戴森球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。他认为,随着工业和社会的发展,一个智慧文明对能源的需求会大大增加,随着技术的进步,最终他们将能够控制整个星球的能源。方法是建造一个巨大的结构,包裹整个恒星,然后从恒星中提取能量。
相比之下,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只能占太阳总辐射量的1/2亿左右。几乎与此同时,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提出了宇宙文明的等级理论,将宇宙文明按照控制和收集能量的能力分为三个等级,作为衡量科技进步程度的指标。
I型文明:行星文明,能够收集和储存所有到达其星球的太阳辐射;II型文明:能够收集周围恒星释放的所有能量;III型文明:能够收集整个星系的所有能量;然而,地球文明的科技水平远未达到I型文明的标准,弗里曼戴森提出的戴森球常被认为是II型科技文明的代表特征之一。
2015年9月,天鹅座中一颗编号为KIC 8462852,距离我们大约1400光年的恒星出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行为,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。于是世界各地数十万天文爱好者开始观测这颗恒星,它的光变曲线非常特别。粉丝们形容KIC 8462852的光变曲线非常奇怪和有趣,有人称之为巨大的凌星事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