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一些环保民间组织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,制造了“中国穿山甲功能性灭绝”、“澳大利亚考拉功能性灭绝”等事件,这无疑让公众对功能性灭绝产生了误解,不利于物种保护。那么功能性灭绝意味着什么呢?让我们来看看边肖。

功能性灭绝是什么意思?

2014年,蒋志刚和马克平两位老师在《保护生物学原理》一书中阐述了功能性灭绝。简单来说,从繁殖能力或生态功能方面来说,某一种或某一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急剧减少,小到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繁殖状态,也就是宏观意义上的灭绝。

但并不意味着该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,再也找不到了。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,功能性灭绝是物种灭绝的前兆。毕竟,当一个物种停止繁殖时,它灭绝只是时间问题。此外,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被称为“僵尸物种”,剩下的个体也被称为“活死人”。

功能性灭绝的动物有哪些?

1、白鲟

中华鲟又称中国箭鱼,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。它被称为象鱼,因为它的鼻子像它的鼻子。是我国珍稀动物之一,也是一级野生保护动物。然而,中华鲟于2019年12月23日被宣布灭绝。此外,中华鲟是一种半溯河鱼类,性情凶猛,主要以鱼、虾等动物为食。

2、斑鳖

乌龟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其数量不仅稀少,而且地位十分珍贵。它是最濒危的龟种之一。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龟类只有三种,而2019年苏州动物园唯一一只母龟在人工受精过程中死亡,因此成为功能性灭绝物种之一。

3、白暨豚

白暨豚是一种深水哺乳动物,是中国特有的小型淡水鲸。它的身体呈纺锤形,体长1.5-. 25米,重230公斤。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周边海域。此外,该物种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