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里看到,有些地方因为干旱时间太长,农民的粮食没有收成。这时候就会用人工降雨来缓解情况。很多人想知道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?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。

人工降雨原理

人工降雨是通过人工干预,使水滴凝结成雨。一般情况下,盐粉、干冰等降雨剂会撒到空气中。当水滴或冰晶增加到一定程度,就会落到地面上,形成降水。降水有两个条件,一是云中要有足够的水汽,二是要有更多的凝结核。

很多人害怕人工降雨对环境有不良影响,主要是碘化银有微毒。其实人工降雨的效率特别高,每次只要十几克碘化银就可以了。而且每枚火箭的成本是4000元,所以使用效率低,对环境的危害也不会很大,可以适当使用。

一种判断人工降雨的方法

人工降雨又称人工增雨。中国最早的人工降雨试验是在1958年,那次人工降雨成功是因为吉林省遭受了六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。其实下雨前观察云的形状就能看出是不是人工降雨。如果云的底部是水平的,上部凸起,宽度大于高度,就是自然降雨。

人工降雨的使用

人工降雨广泛应用于农业,尤其是在夏季。我国部分地区每隔几年或十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干旱,导致农作物死亡,农民绝收,进而导致粮价上涨。这个时候,利用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最好办法,但不可能随时随地下雨,需要满足各种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