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,也是一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战略家、书法家和诗人。魏徵是初唐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历史学家,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让边肖告诉你今天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。
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
贞观七年三月,仆人王珏泄露朝廷机密,李世民大怒,派他到外地任刺史。然后他提拔魏徵到下一个省做仆人,他的官职就是三品。除了在皇帝身边漫步,魏徵还肩负着编纂史书的重任。在他的职业生涯中,他花了7年时间参与《隋书》,《周书》,《梁书》,《陈书》,《齐书》的修改。
魏徵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,在编纂史书的过程中从不依赖他人。他白天在教室上班,晚上在图书馆查阅资料,然后伏案写作。久而久之,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,视力高度近视,几乎什么都看不见。贞年六月,魏徵以视力不佳为由向李世民递交辞呈,希望卸下门下仆从的重担,只担任朝廷的随员。
魏徵卸下重任,成为一名官员。
由于魏徵的态度非常坚决,李世民无法挽留他,只好封他为特进,他仍然知道本省的事务。所有的皇帝奏折和国家仪式都需要上报魏徵过目。贞观十三年五月,全国发生大旱。李世民专门召开了一次全镇讨论会,要求长安城所有五等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。魏徵借此机会准备了一封流传千古的《十渐不克终疏》号奏章。
魏徵真诚的建议
准确地说,这本纪念册是一部演讲稿集的文字版。魏徵在《可教》中详述了李世民过去几年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,并以一种绝望的态度,打算用李世民的耐心来赌一把。虽然魏徵本人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,但他对李世民的标准过高,这大大降低了《劝诫》的实施效果。据说,魏徵曾孜孜不倦地恳求李世民纠正他的错误很长一段时间,但效果甚微。